欢迎来到辰鑫
行业动态

至中医诊疗仪器行业发展迅猛 繁荣背后深存引忧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医诊疗仪器行业发展迅猛 繁荣背后深存引忧 中医诊疗仪器行业发展迅猛 繁华背后深存引忧 时间:2016⑴2⑴4 13:30:00

12月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疗仪器专业委员会第2届学术年会暨中医诊疗仪器 治未病服务工作推动会在北京召开。

至中医诊疗仪器行业发展迅猛  繁荣背后深存引忧

预会专家认为,最近几年来我国中医诊疗仪器装备行业发展很快,但如何更好地突出中医药的特点,应当引发全行业的思考与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有关负责人还流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中医诊疗装备的有关管理办法。

市场百花争艳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中医诊疗仪器装备行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有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生产销售单位100多家,经监管部门审查予以注册的中医诊疗装备超过100种,中医诊疗装备市场显现出百花争艳的良好局面。并且,中医诊疗仪器装备已系列化,脉诊仪、舌诊仪、经穴探测仪、耳针仪、电针仪、TDP灯等仪器愈发成熟,在临床上被广泛利用;面诊仪、汗诊仪等新产品不断出现。其中,舌诊仪、脉诊仪、电针仪、熏蒸装备、经穴探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而且已走出国门,在中医临床研究、养生保健、中医疗效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国外约有10万余名中医师,其中愈来愈多的中医师接触并使用中医诊疗仪器装备,这无疑为中医诊疗仪器装备在范围内的推行开了1个好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的研发也在不断创新,如研发成功了基于压力、红外、超声技术的脉象仪;应用声、光、电及图象等技术研制了中医望诊(舌、面)装备;利用压力、温度、位移等传感器研发了腹诊仪;采取数学建模和模式辨认方法研发了中医4诊合参仪;利用伏安特性等原理研制了经络检测系统等。

更加使人欣慰的是,在中医诊疗仪器装备标准制定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通过了煎药机、灸疗仪等的标准,国内有关以求得全面、调和和可延续地发展方面制定了脉诊仪、舌诊仪等的行业标准,将于明年7月1日起正式履行这将改变多年以来中医诊疗仪器无标准可循的被动局面。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疗仪器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中医药大学陆小左教授流露。

发展存在隐忧

但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情势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不能到达国家实行1带1路战略、推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陆小左教授同时指出。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表示,中医诊疗仪器装备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没有构成品牌,缺少龙头企业的;中医诊疗仪器装备产品与市场需求还有距离;全部行业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链条也不完善。比如,脉象仪项目已研发了20多年,但市场上还没有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做得远远不够。当前,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研究如何构建中医诊疗仪器装备产、学、研、用链条。他举例说:目前针灸疗法已在很多国家被广泛利用,其实发展灸法比针法更有潜力,但如何解决灸法中产生的烟雾是关键问题。如果能够研发上市分解艾烟的装备,1定很有市场,同时也会增进灸法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在我国中医诊疗仪器装备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外竞争对手也敏锐地看到这个市场的巨大商机。记者在会场外的展厅看到,韩国、日本厂商的销售人员在向参会者热忱推介产品,约请他们体验。

陆小左介绍,目前国外已有多家机构在展开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的开发研究。例如,英国设计了以弹簧为动力的杠杆式脉搏传感器,用于记录桡动眽眽搏波;美国研制了1种针灸临床利用的新型无创脑波记录仪;日本推出了压力脉搏测定装置、局部加压型脉诊装置、脉波记录仪等;韩国研制了脉象记录仪;圆弧料澳大利亚设计出脉象监护仪等。而且,韩国、日本率先进入制定中医诊疗仪器国际标准的领域。

面对国外对手的竞争,我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据了解,我国中医诊疗仪器装备行业,不管在科技水平、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还是高水平科技平台构建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使人耽忧的是,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的质量还不过硬。据陆小左介绍,2002~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医疗器械质量公告中,共有11期触及中医诊疗装备。在触及中医诊疗装备的质量公告中,中医诊疗装备的不合格率处在极高的水平。例如2013年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显示,抽验低中频医治装备13批次,其中6批次产品部份被抽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率为46.2;抽验红光医治仪等光学医治装备38批次,22批次产品部份被抽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率为57.9。

另外,虽然目前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各企业的标准、投入研发的本钱不1,产品科技含量也不1样,产业低水平重复问题突出,这也限制了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的推行利用。

补齐特点短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杨荣臣流露,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在共同制定中医诊疗装备的有关管理办法,其中突出的主题是,如何在中医诊疗装备、中医医疗仪器上更多地体现中医特点。这是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研发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方面。要研究甚么是符合中医特点,目前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成功。

李振吉也表示,中医诊疗仪器装备与其他仪器装备大的不同就是具有中医特点,但是目前全部行业对中医特点研究不足、发掘不够,说不出中医诊疗仪器装备有哪些特点,而且对诊疗装备的结构研究比较多,但对功能研究不够,产品与市场需求还有距离。他建议,要加强战略计划,特别是加强对政策、体制、机制的研究,集中气力回答中医特点装备的特点在哪里的问题;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疗仪器专委会这个平台,提供包括在线交易、物流、金融等各种电商服务构建产、学、研合作链条,与企业对接,希望能够吸引大的仪6.试件出现断裂时停机器装备公司展开合作;同时加强宣扬,扶持品牌。

上海中医药大学杨华元教授对中医诊疗仪器装备的研发给出以下建议:1.构建中医诊疗装备科技平台。通过量学科交叉手段不断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学的研究体系,构建中医诊疗技术创新平台,通太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完善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的创新体系。2.提高企业中医诊疗装备研发能力。通过中医诊疗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临床利用,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和双盲的临床实验中不断积累资料,构成中医诊疗技术与理论研究相互增进的良好局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临床实验数据,提高中医诊疗装备的研发能力。3.构建中医诊疗装备标准规范体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制定1批符合中医特点的诊疗装备的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操作规范指南,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中医诊疗装备的市场准入标准,终构成国内外认可的中医诊疗技术及装备标准规范体系。4.建立中医诊疗装备产业化基地,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不断拓宽学术领域和学科新的增长点,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增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中医诊疗装备产业化基地,研制1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诊疗装备。提高中医诊疗产品质量,增进生产的范围化和标准化。5.建立中医诊疗技术国际合作交换平台。在建立和完善中医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进1步走国际化合作的道路。建立1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诊疗技术与装备研发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展开内容广泛、情势多样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换。6.培养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人材。瞄准国际医疗器械研发先进水平,加强中医学科和相干学科的相互渗透,立足学科前沿,培养1批具有跨学科优势的中医装备研究人材,并在中医院校设立相干专业,探索中医诊疗装备研究人材培养的途径。